蓋洛普優勢主題-責任(Responsibility)
蓋洛普優勢主題-責任(Responsibility)
擁有「責任」的你,在完成他人賦予使命時最快樂
A.責任(Responsibility)特徵: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喜歡幫助別人,為他人提供價值,在乎自己確實對他人有所助益。
重視承諾,讓他們總是能夠贏得他人的信任,對他人需求具有高度敏感性,樂於幫助他人。
比起執行自己份內的工作,他們更享受完成他人交辦的業務。
比起博取好感,他們更偏好透過提供價值,贏得他人的信任。
即使他們也理解要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,但當他人的委託擺在面前,他們往往更容易選擇先完成他人的委託。
1.責任(Responsibility)的快樂來源: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在贏得他人信任時,最有成就感。
比起執行自己的工作,他們更容易沉浸在完成他人委託任務上,享受他人信任的感受。
對擁有「責任」的人來說,當你真心感謝他對你的幫助,表達你信任他的態度,他的快樂指數就會拉到最高分。
2.責任(Responsibility)的盲點: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難以忍受他人失望,於是較難以拒絕他人,可能承擔過多而無力完成,犧牲自己需求。
對他們來說,學習平衡自己需求與他人信任需求,是重要的任務之一。
嘗試將自己的任務包裝成他人委託的,讓責任發揮效能,或可平衡自己與他人的需求天平。
3.Responsibility | CliftonStrengths Theme Definition
B.責任(Responsibility)在個人追求快樂:
1.責任(Responsibility)喜歡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喜歡幫助別人,喜歡贏得他人的信任,喜歡給予價值,喜歡你因為他的加入而得到正面影響。
2.責任(Responsibility)厭惡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厭惡違背承諾、不誠實或不坦白、忽視承諾,以及逃避責任等。有一句話最符合他們的核心價值觀:人無信不立!
3.責任(Responsibility)的快樂建議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就是要累積他人對自己的信任存摺!
- 設立界線,不承擔自己無法承擔或不合理的任務。
- 將任務依據帶給他人的價值做排序,以便將心力聚焦在有效的任務上。
- 選擇對的人,嘗試信任他們。
- 坦然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感謝與讚美。
- 委託自己,讓自己快樂的任務。

C.責任(Responsibility)在關係經營:
1.責任(Responsibility)喜歡對你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在幫助你,給你價值,並收到你感謝與信任的回饋中,感受到存在感。
他們總是會留意你的需求與想要,試著要給你幫助,他們對你的委託,也總是使命必達,對他們來說,贏得你的信任,就是他們最熟悉的相處方式。
他們對關係也可能充滿責任感,當他對關係有一憧憬的畫面,他就會很努力去實現它,哪怕也許該努力的是你,而不是他。
2.責任(Responsibility)喜歡你對他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希望你看懂他對你的用心,希望你自在地接受與感謝,當然也期待你信任他。
他們也希望你如此對待他,對他不要有謊言,願意遵守對他的承諾,也希望你對彼此關係一樣地重視與用心。
3.你可以這樣與責任(Responsibility)互動…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渴望彼此相處是真誠沒有面具的,期待兩人可以互相信任彼此。你可以跟身邊有「責任」的人,這樣相處:
- 真誠表達你對他的信任感與界線。
- 在委託任務時,也留意他自己任務的狀況。
- 全然信任,而非勉強自己相信。
- 自在且直接地表達對他的讚賞。
- 比起單方面委託任務,也可以嘗試較多元的授權與合作。
- 確實遵守答應的承諾。
- 比起一時的失望,失信的傷害可能更大更久。
D.責任(Responsibility)在職場工作:
1..責任(Responsibility)擅長提供的價值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。他們都會傾全力完成任何交辦業務,哪怕超出能力範圍,也會自行尋找外援,而不會藉故推託。
有「責任」作為同事,你絕對能夠放心將任務交辦給他,讓你可以騰出時間心力執行其他也很重要的業務。
2.責任(Responsibility)期待的職場環境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期待重視承諾的團隊,他們也希望夥伴同樣重視他委託出去的任務。
他們也期望團隊能夠尊重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色,避免勉強員工進行自己不擅長的業務,導致過度內耗。
他們也希望團隊有可以自在互相給予回饋的氣氛,當他們能夠明確接收到他人給予的讚賞與信任,那對他們是莫大的鼓勵。
3.責任(Responsibility)在職場生存的建議
擁有「責任」的人,在職場上最大的價值就是「可信任感」,這絕對是讓團隊順利前進,不可或缺的堅實戰力,同時也是他們感受到與夥伴有優質互動的來源。在職場上,你可以參考以下指引:
- 尋找願意尊重你特長與弱勢的團隊。
- 發揮長處,完成他人委託的同時,也要留意自身負擔。
- 將自己份內工作,視同他人委託般,使命必達。
- 嘗試信任團隊夥伴,增加多元互動方式。